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,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。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国务院、省政府、市政府的指导下,以建设法治政府、阳光政府为目标,扎实落实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和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》、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》、《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》要求,强化措施,统筹推进,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
制度,拓展深化公开领域,提高公开质量和实效,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,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,做好信息公开工作。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。
一、落实情况
(一)多平台、多渠道加强信息公开
1.拓展主动公开的内容。教育领域涉及的内容多为服务类以及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。根据工作要点的精神,积极主动公开教育系统的教育工作思路、年度教育大事、财务、便于学生、家长了解掌握的信息。比如每年的教师资格笔试、面试的考试类信息,在相关科室制定规范的文件后,及时发布到网站,便于广大考生家长获取相关信息。推进行政审批项目的公开,发布服务指南。如对校车许可简明流程进行公开,方便群众及时获取信息。推进财政资金的公开,一是及时公开部门的财政预算情况及说明,及时公开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。
-
加大政策解读力度。将教育系统相关法规政策及时公布到网站上,便于群众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、教育形势。对于较难理解的相关教育,多渠道及时答疑释惑政策,我们会做出及时的回应。如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,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室及时公开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流程图,方便群众了解政策。今年4月28日,在市政府518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,市教育局局长、党组书记哈宝泉就我市2016年招生考试工作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,及时解读了今年招考方面的问题,使政策信息更加便于理解。
3.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和渠道的作用。教育方面的信息及时在聊城教育信息网、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公开;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发布重要信息;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报刊刊登相关教育信息;同时创办了《聊城教育》刊物发布我市教育工作方面的信息。
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,进一步加强高中招生信息公开,如高中招生的录取情况;突出做好中考政策性加分的公开工作。在教育信息网站、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,召开新闻发布会,及时在报刊上进行刊登。便于家长学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。
(三)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
及时公布教育系统的信息,便于群众了解教育方面的信息。
(四)做好咨询举报相关工作
对于政府信息网上群众咨询的事项,按照处理流程,由相关领导汇报后,向相关科室或部门进行详细解答,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回复;对于举报类问题,经过相关部门或科室进行调查后,及时予以答复。
(五)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、制度建设
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展信息公开工作,制定工作要点细化方案,明确分工,加强督导,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。
完善了本单位信息公开的制度,规范信息发布,落实保密审查。重申严格执行“谁公开、谁审查、谁负责”、“先审查、后公开”、“一事一审”等保密审查规定,要求各科室把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程序、信息发布程序有机结合,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,由承办科室提出具体意见,经信息公开操作人员审查后,报信息公开负责领导审批,从源头上落实了保密审查。
二、典型经验做法
为了更有效、更及时地做好信息公开工作,将工作要点细化,分解到各个科室,各科室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,进行信息公开;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,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,让信息接收到最大范围的人们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
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不够到位,公开为常态、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尚未真正确立,公开政府信息的紧迫感、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;二是主动公开信息的质量还不够高。信息公开主要还是集中在政务动态类信息,政策解读、办事服务类信息更新数量明显偏少;三是信息公开人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。
四、下一步的工作建议
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政府向人民展示部门工作、发布信息的一个窗口,也是政府和人民沟通的平台,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,今后我们将始终如一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逐步完善,做到为民、利民、便民。
一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。加强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的沟通联系,强化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文件、制度的学习,加强队伍培训,切实把信息公开工作研究透彻,为做好工作提供前提保障。增强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,加强学习。
二是深入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以及国务院、省、市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,按照“以公开为原则,以不公开为例外”的总要求,梳理依法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,细化分类、规范表述,特别要做好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,使信息公开内容更加满足群众的需要。
三是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公开目录,增强公开的有效性、科学性和合理性,方便群众查询和使用。
四是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渠道,增强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,通过主动公开减少依申请公开数量。
五是进一步加强政民互动。加强对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的梳理,探索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制度,充分征求公众意见,推动科学、民主决策。